首頁 > 要聞 > 正文

                                                                        金融總量合理增長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透視上半年金融數據

                                                                        新華社|2025年07月14日
                                                                        閱讀量:

                                                                        近13萬億元的信貸資金主要投向了哪里?數據給出了答案:投向企業的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的大頭。

                                                                        新華財經北京7月14日電(吳雨、彭揚)14日,上半年我國金融統計數據出爐。今年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支持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效果如何?信貸資金主要流向了哪些領域?下階段貨幣政策走向如何?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在當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進行了解讀分析。

                                                                        中國人民銀行當日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6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68.56萬億元,同比增長7.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30.2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廣義貨幣(M2)余額330.29萬億元,同比增長8.3%。

                                                                        “從上半年的金融數據看,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敝袊嗣胥y行副行長鄒瀾介紹,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在5月份出臺實施一攬子金融支持舉措,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營造適宜的環境。

                                                                        當前,信貸仍是社會融資主要渠道。上半年,我國信貸總量保持平穩增長,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12.92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閆先東認為,上半年信貸呈現“總量增長、結構優化”的特征,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保持較高水平。

                                                                        近13萬億元的信貸資金主要投向了哪里?數據給出了答案:投向企業的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的大頭。

                                                                        中國人民銀行統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1.57萬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89.5%,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了6.6個百分點。

                                                                        “中長期貸款增加7.17萬億元,是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的主要構成,表明金融持續為實體經濟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遍Z先東介紹,住戶貸款增加1.17萬億元,其中,經營性貸款增加9239億元,體現了金融機構持續加強對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生產經營活動的支持力度。

                                                                        從行業投向看,貸款結構持續優化。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新增貸款主要投向制造業、基礎設施業等重點領域。具體來看,6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8.7%,上半年增加9207億元;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7.4%,上半年增加2.18萬億元。

                                                                        閆先東介紹,今年以來,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貸款呈現“總量增長、覆蓋面擴大”的特點。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貸款余額103.3萬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科技貸款余額43.3萬億元,同比增長12%;綠色、普惠、養老、數字領域的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7.4%、11.2%、38%和9.5%,均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信貸只是社會融資渠道之一。今年以來,我國債券市場規模穩步提升,有效發揮了對實體經濟融資的支持作用。

                                                                        發布會上的信息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債券市場發行各類債券44.3萬億元,同比增長16%;債券凈融資8.8萬億元,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比重為38.6%。

                                                                        “上半年債券融資繼續向重點領域傾斜,民營企業債券發行3500多億元,綠色、科技等相關債券發行超過1萬億元?!敝袊嗣胥y行金融市場司負責人曹媛媛介紹,5月債券市場“科技板”推出以來,債券市場已有288家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約6000億元,其中銀行間市場發行超過4000億元科技創新債券,促進了新興和未來產業培育發展,也為傳統產業運用新技術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融資成本是企業和居民關注的重點之一。今年以來,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低位下行,助力企業和居民“輕裝上陣”。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3.3%,比上年同期低約45個基點,新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約3.1%,比上年同期低約60個基點。6月,公司信用類債券平均發行利率2.08%,較去年同期下降32個基點,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

                                                                        談及下階段金融支持的重點領域,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已會同相關部門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下一步將指導各地、各金融機構加快推動意見落地見效,全力做好金融服務消費工作,為提振和擴大消費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貨幣政策傳導需要時間,已經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效果還會進一步顯現?!编u瀾介紹,下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更好地推動擴大國內需求、穩定社會預期、激發市場活力,支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

                                                                        ?

                                                                        編輯:劉潤榕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