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指數 > 正文

                                                                        庭院生出“黑瑰寶” 云南花橋村巧做“庭院經濟”文章

                                                                        新華指數|2025年09月17日
                                                                        閱讀量:

                                                                        在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博南鎮花橋村,一種前所未有的種植景象正吸引外界目光——整齊排列的菌棒靜置于農家院落,一朵朵肥厚黑亮的木耳從菌袋中鉆出。這些庭院種植的木耳,不僅成為庭院一景,更成為農戶增收的“黑色瑰寶”。

                                                                        看似微小的“庭院經濟”,正悄然改變著這個傳統村落的發展軌跡。

                                                                        方寸庭院 生財有“道”

                                                                        走進花橋村黑木耳種植示范戶楊潔志家的院子,寬敞整潔的庭院一側,花臺鮮花盛開;另一側,840個菌棒整齊排列,厚實黝黑的木耳長勢喜人。

                                                                        楊潔志算起經濟賬,“今年已經曬出40多斤干木耳,摘完這一茬,穩穩收入3000元?!蹦壳?,花橋村像這樣依靠庭院種植木耳實現增收的已有5戶。他們在鎮技術服務中心指導下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每戶平均增收2000至3000元。

                                                                        e1c9349381f94b66b3041b4b80e08401.png

                                                                        圖為博南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主任袁斌 (左)授技于高云標

                                                                        小木耳“圈粉”,賺了錢更賺了人氣

                                                                        61歲的高云標、畢學會夫婦是其中年齡最大的種植戶。他們僅早晚抽空為670袋菌棒灑水,就輕松賺得2000元?!板X雖不算多,但賺到了人氣和手藝!”畢學會笑著說。她將種植照片發給在福建、成都打工的女兒,并寄去木耳嘗鮮。女兒們曬到朋友圈后,竟引來工友紛紛下單求購。村中逢喜事宴客,用了她家的木耳,賓客贊其“肉厚嫩滑、味如雞肉”,之后便常有人上門求教種植。小小木耳,連起了親情、鄉情,更連向了市場。

                                                                        “庭院+”模式:點亮古村振興之路

                                                                        花橋村曾是西南絲綢之路上千年古村落、博南古道重要驛站。2023年“庭院經濟”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后,永平縣果斷選擇花橋村作為試點,推行“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整合政策、企業、農戶與村黨組織“一股繩”,推動庭院種植規?;l展。鎮政府為示范戶統一提供菌種、統一生產技術、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回收,精準制定“一戶一策”,消除農戶后顧之憂。成立“政府+專業技術隊伍”專班靠前服務,送物資、教技術、促增收。

                                                                        與此同時,村中閑置古宅通過“藝術家駐地項目”變身民宿、書店、咖啡館、博物館,吸引60多位藝術家前來旅居。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1.4萬人次,旅游收入首破100萬元?!巴ピ?”不僅+種植,更+文化、+旅游,真正讓古村煥發新生。

                                                                        “‘庭院+黑木耳’點燃了庭院經濟的星星之火”,博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常文彬語氣堅定,“‘十五五’期間,我們將按照‘以點帶面、拓面成片’的思路持續推進,實現100個庭院種植10萬菌棒、總產值42萬元的目標?!庇榔娇h花橋村以庭院為紙、菌棒為筆,正在繪制一幅小而美、見效快、可持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韓燕)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