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財經分析】中資車企以豐富產品線應對澳大利亞市場變局

                                                                        新華財經|2025年07月31日
                                                                        閱讀量:

                                                                        業內人士認為,澳汽車市場直指電動汽車的新能源演進形勢有所改變,中資車企正通過豐富各自產品線來應對變局。

                                                                        暫無

                                                                        新華財經悉尼7月31日電(記者李曉渝)近日澳大利亞聯邦汽車工業商會(FCAI)和電動汽車委員會(EVC)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相比2024年同期有所回落,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卻出現激增,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也有較為明顯的增長。業內人士認為,澳汽車市場直指電動汽車的新能源演進形勢有所改變,中資車企正通過豐富各自產品線來應對變局。

                                                                        純電動汽車銷量駛入減速帶

                                                                        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澳大利亞純電動汽車(BEV)銷量同比下滑6.5%,至47145輛,在整體的新車銷售量中的占比也從去年同期的約8%下降至7.6%。

                                                                        此前,當地新車市場的純電動汽車銷售經歷了占比從2020年約1%至2023年約7%的持續快速上升。2024年全年,這一占比相比2023年其實也有約0.5個百分點的增長,而且當時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大批中資車企進入澳大利亞市場,帶來更多的車型選擇,澳純電動汽車市場的前景將更加向好。

                                                                        不過,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然并不盡如人意。澳大利亞道路與旅行相關服務提供商NRMA刊文指出,新的調查結果顯示,未來不打算購買純電動汽車的受訪者比例從2024年的約三分之一升到了約二分之一。影響受訪者購買純電動汽車意愿的最大因素是對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和拖曳問題的憂慮。同時,多數受訪者都對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是否充足,以及純電動汽車價格能否與燃油車相當這兩個問題感到擔憂。

                                                                        與此同時,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在澳大利亞汽車市場,尤其是商用車這一細分市場上風靡一時。NRMA指出,引發風潮的主力是比亞迪去年四季度在澳大利亞市場上推出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皮卡Shark 6。當地媒體稱,這款產品不但填補了插電式混合動力皮卡在澳汽車市場的品類空白,而且在今年上半年的銷量達到了10424輛。同時,比亞迪推出的插電式混合動力SUV產品Sealion 6的銷量也達到了4375輛。而在這6個月中,澳大利亞市場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整體銷量飆升超過210%,達到25584輛。

                                                                        總之,兩種主流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在今年上半年澳新車總銷量中的占比合計達到約10.7%。雖然純電動汽車仍然是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主力,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已開始崛起。

                                                                        燃油車難以退出舞臺

                                                                        除了新能源汽車外,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亞汽車市場另一個引人關注的情況是,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HEV)的銷量達到93746輛,同比增長約14.9%,使其在新車總銷量中的占比從去年同期的約12.9%升至15%。

                                                                        盡管被詬病始終無法在商用車市場取得實質性突破,反而讓后出現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低排放商用車這個領域中占據了較大份額,但其實近兩年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澳大利亞的銷量增長速度不容小覷。2023年這類燃油車的銷量還不到10萬輛,去年就快速增至大約17.3萬輛。去年6月,澳汽車市場龍頭企業豐田宣布要將在澳大利亞銷售的乘用車主力車型過渡為混合動力。綜合這些情況來看,預計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澳大利亞的銷量還將持續增長一段時間。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澳大利亞推出小排量燃油經濟型汽車符合當地市場需求。未來2至3年內,插電式和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前景預計將比純電動汽車更好。

                                                                        他解釋說,一方面,從澳大利亞市場來看,該國的政策走向的確是要在未來讓燃油車逐步受限。今年7月1日,“新車燃油效率標準”(New Vehicle Efficiency Standard,簡稱?NVES)正式生效,這意味著汽車制造商要讓在澳銷售的新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符合排放要求,否則就會面臨處罰措施。這項政策的實施代表了澳政府推動純電動汽車發展的趨勢。不過,“新車燃油效率標準”是一項技術中立政策,它鼓勵汽車制造商提供更高燃效的車輛,但并不限于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而是也包括高燃效的汽油車和柴油車。從這點來看,中短期內燃油車在澳汽車市場中的地位難被現有政策動搖。

                                                                        澳大利亞要讓新能源汽車完全取代燃油車的困難之處還在于三點。首先,澳大利亞燃油價格相對較低,而充電基礎設施不普及,因此很難產生驅使消費者將燃油車換成新能源汽車的動力。其次,澳大利亞當前電網的結構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大規模部署快速充電站和充電樁的阻礙,而這就意味著對純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不易緩解。第三,從澳大利亞文化的特性來看,消費者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較慢,因此很難發生燃油車被迅速全面取代的市場顛覆情況。

                                                                        另一方面,從全球市場來看,全面取代燃油車的熱潮有所回落。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車企在過去幾年曾提出“全面停止汽油車制造”的愿景,但目前在執行上已出現調整和放緩。這也證明了燃油車的市場不會輕易消失。

                                                                        中資車企豐富產品線

                                                                        去年以來,十余個中國汽車品牌先后涌入澳大利亞汽車市場,給當地市場帶來巨大變化。但在此之前,多家中資車企已經通過多年耕耘,在市場上占據了重要位置。以比亞迪為例,今年6月澳大利亞新車銷量排名前七的純電動汽車中,比亞迪占據了四席,正在純電動汽車這個細分市場上展現追趕特斯拉的強勁態勢。同時,如果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也計算在內,那么上半年比亞迪交付新能源汽車數量達到了23355輛,已經遠超特斯拉的14156輛。

                                                                        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財經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澳大利亞是比亞迪全球布局中的重點市場之一,具有人均收入高、汽車普及率高、消費市場成熟等優勢。作為主力新能源品牌之一,比亞迪在澳汽車市場的累計交付量已于今年7月12日超過60000輛。

                                                                        記者了解到,澳大利亞汽車市場雖然整體體量不算大,但具備相對其他發達國家市場準入門檻較低,零關稅,沒有貿易壁壘,法律法規相對完善等一系列優勢,而且在當地市場取得成功也有利于中資車企將品牌繼續推向其他海外市場,因此成了大批中資車企出海的首選目標之一。

                                                                        另一方面,雖然上半年的整體銷量表現欠佳,但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在今年6月卻創下歷史月度新高,而且在新車總銷量中的占比也達到了創紀錄的10.3%,高于5月的9.2%和去年6月的8.3%。從熱銷的純電動汽車榜單來看,多個中國品牌排名靠前。當地媒體認為,近期純電動汽車的激增得益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激烈的競爭,尤其是一些中國品牌在6月的財年末促銷活動中下調了多款純電動汽車的價格。另外,“新車燃油效率標準”也被寄望于能夠進一步促進純電動汽車的銷售。

                                                                        面對純電動汽車銷售長期前景光明,但中短期可能受阻,而燃油車銷售仍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主流地位的情況,中資車企正在紛紛根據自身情況,通過豐富產品線來繼續開拓澳大利亞汽車市場。

                                                                        對于上汽、長城、奇瑞等在燃油動力領域技術積累較多的中資車企來說,目前在澳汽車市場上正在快速豐富產品線,紛紛推出新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車型,形成多種低排放汽車全面發展的格局,以滿足當地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舉例來說,去年6月長城汽車在當地推出非插電式混合動力皮卡車型山海炮后,又宣布計劃在今年推出四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皮卡。長城汽車在澳大利亞的一位負責人趙力超近日表示,該公司不會局限于單一的技術或產品,而是將提供全系列的車輛,以滿足澳大利亞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長城汽車另一位負責人約翰·凱特則認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推廣有助于讓澳大利亞人擺脫燃油車,推動充電樁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加速發展,最終成為市場全面接受純電動汽車的關鍵。

                                                                        同時,比亞迪、小鵬等以純電動汽車相關產品和技術聞名的中資車企也在紛紛布局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領域,比亞迪則憑借Shark 6的熱賣已經在澳大利亞市場上博得頭籌。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表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澳大利亞市場有顯著優勢,尤其適用于長途通勤、郊區出行以及戶外旅行等典型場景,這些場景對續航、安全與靈活性要求更高。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能在純電和燃油驅動間自由切換,可以有效緩解“里程焦慮”,是當地特殊地理與出行結構下的理想方案。比亞迪堅持“純電動汽車加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策略,這已在歐洲、東南亞市場取得驗證,當地的市場接受度不斷攀升。在澳大利亞,該公司也將根據用戶反饋、市場結構和政策動向,逐步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車型投放,并通過全渠道傳播加強用戶教育,幫助消費者理解其優勢和適用場景。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中資車企豐富自身產品線的舉措難免會在澳大利亞汽車市場中加劇“內卷”,其結果可能是中國品牌整體銷量雖然提升,但具體到某一家企業的業績卻有可能出現下滑。中資車企之間的競爭目前已經出現從“價格戰”到“挖角戰”甚至到“口水戰”全面升級的苗頭。盡管預計中資車企的成本會隨著未來幾年海運運費的下降而走低,但它們在澳大利亞市場的利潤能否保持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參與調研: 李唐寧)

                                                                        ?

                                                                        編輯:胡晨曦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