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透過多維數據看經濟“含新量”

                                                                        經濟參考報|2025年07月21日
                                                                        閱讀量: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整體優秀。尤其是面對外部嚴峻、不確定的大環境,能夠交出5.3%的成績單,來之不易。

                                                                        新華財經北京7月21日電 2025年中國經濟“半年報”正在密集發布。新消費亮點頻現、新產業加速成長、新動能澎湃迸發……多個維度的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含新量”日益增長、創新脈動愈發強勁,而這正在筑牢中國經濟的信心之基。

                                                                        新消費亮點頻現 驅動內需擴容提質

                                                                        從電影《哪吒2》票房破紀錄,到潮流玩具Labubu掀起搶購潮;從年初冰雪經濟“燃”起冷資源,到年中清涼經濟“熱”出新高度;從“村晚”帶火鄉村文旅,到“蘇超”撬動票根經濟……上半年不斷涌現的新消費亮點,顯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持續釋放。

                                                                        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4.55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4%,比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整體來看,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2%,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京東集團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基于京東大數據分析,中國消費市場出現了健康消費、國產品牌消費和老年人消費崛起等趨勢。不少企業因時而動,在細分領域創新消費模式和產品,探尋消費增長新空間。

                                                                        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銀發經濟發展呈現養老服務不斷豐富、銀發產品加速迭代、消費潛力巨大、數字化賦能等新亮點。其中,全國銀發經濟企業購進信息技術服務金額同比增長16.9%;智慧養老技術服務、老年智能與可穿戴裝備制造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3.7%、32.6%,顯示出產業數字化蓄勢待發。

                                                                        此外,情緒消費正成為驅動消費市場的新增長點。消費平臺“什么值得買”聯合值得買消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興趣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近七成抽樣人群愿意為快樂預留“消費彈性”,超兩成為快樂任性買單,表明情緒價值已完成從奢侈品到必需品的認知升級,價格錨點正在讓位于情緒剛需。

                                                                        即時零售快速擴容也在促進消費市場的增長。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即時零售業務快速增長。伴隨京東、美團、淘寶閃購、餓了么等電商的加大投入,整個即時零售行業的市場容量也從5月份的日均約1億單,迅速增加至目前的日均2億單。北京卓鵬戰略咨詢機構聯合創始人郭宏利認為,生鮮、藥品、日用品等高頻剛需品類的線上即時化比例正在飛速增長,當用戶的習慣已經養成,“萬物到家”成為常態,其釋放出的消費能量將是指數級的。

                                                                        新產業加速成長 競逐萬億賽道

                                                                        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上線7天用戶破億、人形機器人中標1.24億元大單、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同比增長超40%……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上半年捷報頻傳,顯示我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經濟發展動力正加速從傳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不久前舉行的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有433款人工智能大模型完成備案,上線提供服務;全國已有300多個城市實現5G-A覆蓋,5G-A用戶數超過1000萬。

                                                                        “全球范圍內,中國在5G商業化進程中處于領先地位,其技術突破不僅優化了現有服務,還催生出全新的商業模式?!盙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大中華區總裁斯寒認為,憑借部署規模和推進速度的優勢,中國正通過5G技術驅動產業創新,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天眼查數據顯示,在八大新興產業和九大未來產業中,上半年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成立企業數量超145萬家,同比增長8.7%;人形機器人新成立企業數量達90461家,同比增長46.4%;民用航空新成立企業數量為19938家,同比大增103.6%。

                                                                        在智能制造浪潮與前沿科技突破的雙重驅動下,新產業的加速崛起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高光圖景。智聯招聘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人形機器人領域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398.1%,增速遙遙領先。這反映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的趨勢,隨著智能化轉型加速,相關研發、制造、應用端人才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成為產業創新的核心驅動力。

                                                                        新動能澎湃迸發 高質量發展引擎強勁

                                                                        上半年5.3%的GDP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個百分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左右,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多個數據顯示,新動能正在加快積聚,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展現出強大韌性。

                                                                        我國創新能力正在持續提升。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501萬件,同比增長13.2%,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5.3件,再創新高。最新發布的自然指數2025科研領導者榜單顯示,中國高質量科研產出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并仍在迅速擴大領先優勢。2025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報告中有6家中國企業入選,騰訊、華為雙雙進入前十強,其中華為從2015年以來一直在榜。

                                                                        創新動能正在加速釋放。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工業園區生產熱度指數平穩上行,二季度同比增長21.2%,上半年同比增長15.8%,生產活力維持在高位。二季度初創企業、技術創新型企業經營活力指數同比分別增長38.3%、28.2%,上半年這一指數則分別增長29.8%、24.0%,增速維持高位,反映了初創型與創新型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活力迸發。

                                                                        “技術創新對產業發展的驅動力正在增強,超大規模市場需求優勢和完備的工業體系、工業門類獨特優勢為技術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以及未來產業布局深耕,正在扎實推進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北本┙煌ù髮W中國高端制造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明皓認為。

                                                                        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宮超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整體優秀。尤其是面對外部嚴峻、不確定的大環境,能夠交出5.3%的成績單,來之不易。這也充分說明了中國經濟韌性大、活力強,具有強大的內生性動力。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以工業立國,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數據表現要明顯優于此前三年同期。這意味著中國作為制造大國的地位穩固,工業競爭力強勁。

                                                                        ?

                                                                        編輯:尹楊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