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從一家國有險企實踐看保險資金如何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新華社|2025年07月16日
                                                                        閱讀量:

                                                                        以頭部保險資管公司數據為例,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人壽資產公司合并管理資產規模超6.5萬億元,服務實體經濟規模超4萬億元,投資支持社會民生領域建設規模超2400億元。

                                                                        新華財經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張千千)保險資金是長期資本、耐心資本。保險資金可以通過哪些形式支持實體經濟?如何更好發揮長期投資優勢,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記者在青海等地進行了調研。

                                                                        370343430213595136.jpg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龍羊峽水電站。新華社記者金良快 攝

                                                                        青海大地上,有“萬里黃河第一壩”之稱的龍羊峽水電站昂首挺立,守護黃河安瀾。

                                                                        “作為根治黃河水患和開發黃河水利的樞紐工程,龍羊峽水電站年平均發電量60億千瓦時,對洪水的削峰率超過40%,能夠大幅減輕下游防洪壓力?!鼻嗪|S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龍羊峽水庫的調節,下游地區灌溉保證率由56%提高到80%,為黃河流域9?。▍^)的糧食供給提供保障。

                                                                        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需求量大、回報周期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金融信貸、社會資本等是這類項目的主要資金來源。其中,保險資金發揮著重要作用。

                                                                        “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來源穩、久期長等優勢,是天然的耐心資本?!?a href="http://m.lbmed.com.cn/quote/stockdetail/index.html?code=601628.SS&codeName=中國人壽&type=5&crumb=股票,中國人壽&announ=l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3875B0;">中國人壽集團旗下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趙峻說,這種優勢能夠有效匹配電力清潔能源產業投資資金密集性、收益穩定性以及投入產出長期性的特點需求,為龍羊峽水電站等民生工程源源不斷地輸入發展動能。

                                                                        據介紹,2017年,中國人壽出資80億元投資“電投黃河(嘉興)能源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債轉股基金,用于向青海黃河公司增資,2019年再次以90億元股權投資領投青海黃河公司項目。

                                                                        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

                                                                        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安江高速、新疆哈密光伏電站、中石化川氣東送項目……近年來,越來越多大型工程和項目建設獲得了保險資金支持。

                                                                        以頭部保險資管公司數據為例,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人壽資產公司合并管理資產規模超6.5萬億元,服務實體經濟規模超4萬億元,投資支持社會民生領域建設規模超2400億元。

                                                                        “保險資金與基建項目融資需求契合度較高,可通過投資股權、債券、資管產品等多種形式,以市場化方式滿足國家重大項目融資需求?!北本┐髮W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說。

                                                                        據了解,當前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主要通過固定投資、權益投資、另類投資等途徑。其中,固定投資和權益投資主要包括銀行存款、標準化債券、股票、公募基金等,另類投資主要涵蓋另類債券、另類股權、資產支持證券、長期股權投資、資產管理產品等。

                                                                        中國人壽資產公司副總裁趙暉介紹,除青海黃河公司項目外,中國人壽通過多種另類投資形式布局民生關鍵領域。例如,設立30億元“中國人壽—中糧1號股權投資計劃”,支持糧油加工產能擴建、技術與裝備升級;2000萬元投資銀華紹興原水水利REIT,支持水利工程保障用水供應;發起設立25億元“中國人壽—長沙軌交債權投資計劃”,投資長沙地鐵3號線……

                                                                        “相較于聚焦二級市場的傳統投資,另類投資可以通過更加靈活、定制化的方式,直接投資于企業和項目,服務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綠色環保等領域發展?!?a href="http://m.lbmed.com.cn/quote/stockdetail/index.html?code=601628.SS&codeName=中國人壽&type=5&crumb=股票,中國人壽&announ=l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3875B0;">中國人壽資產公司直接投資事業部執行董事林華說。

                                                                        今年以來,我國下調政策利率及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帶動存貸款利率下行。較低的市場利率水平為保險資金投資與運用帶來了一定挑戰。

                                                                        “低利率環境下,保險投資需要完成動能轉換,從原有的負債驅動進入權益驅動時代?!壁w暉說,當前,相比固定投資,股權類投資具有更好的成長性,在對實體經濟實現耐心資本注入的同時,也能夠獲得較高收益,幫助險資更好實現負債與投資端的平衡。

                                                                        “險企還應持續提升投研能力,掌握投資的前瞻性和主動性?!绷秩A說,在宏觀層面要對經濟周期做好研判;中觀層面要把握好關鍵行業的研究,特別是適合保險資金投資的相關行業和新興產業;微觀層面要緊密跟蹤客戶的動態融資需求,為企業提供綜合性、靈活的、定制化融資方案。

                                                                        面對資金安全性、流動性等約束和市場不確定性,保險公司還需要持續提升投資風險防范能力。

                                                                        “險企可通過深化金融科技的運用,優化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手段,更及時、精確地識別風險。此外,還要加強投資標的管理。投融資雙方需要充分履行管理責任,并運用好外部監督手段及時識別風險?!敝袊鐣茖W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說。

                                                                        ?

                                                                        編輯:幸驪莎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