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寬城:擦亮信用服務“小窗口” 優化一流營商“大環境”
長春市寬城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深化“放改服”改革和信用體系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突破口,以助企增信減負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為主線,以信用數據歸集共享為基石,全面構建“1+3”政務服務閉環體系,即“信用+審批”“信用+監管”和“信用+修復”,實現信用要素與政務服務的深度融合與高效應用,助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水平再提升,營商環境再優化。
“信用+審批”賦能“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實落細
明確“一件事”涉及的具體事項、辦事指南及申請材料。創新“信用+審批”應用場景,實現政務服務事項高效辦、快捷辦、規范辦、跨省辦。
一是建立完善告知承諾制度。通過簽訂告知承諾書,以信用承諾代替證明材料,減省材料、減少現場勘察環節、縮短辦理時限,將原本“材料不全不能辦”的尷尬處境變為“邊辦邊完善”的便捷模式,讓經營主體搭上“減負增速”改革的順風車。今年寬城區政務服務事項的承諾辦結時限相比于法定辦結時限壓縮83.48%,實現印刷經營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身份證等10類證照,共27個事項的材料數據共享免提交。
二是推行“秒批即辦”服務機制。梳理高頻“一件事”事項,并納入綜合窗口受理,到窗口辦理事項的經營主體,先進行信用核查,對信用評價等級良好、無違法記錄的經營主體,按照“能服務的提前辦、有承諾的直接批”原則,給予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提供容缺受理、優先辦理等便利措施,有效激發市場活力。今年寬城區實現即辦件事項數占政務服務事項總數的53.66%。
三是打造幫辦代辦服務體系。針對辦理多部門事項或工程項目的企業,依托“一件事”服務專欄,在信用篩查無誤后,提供“審批直通車”服務,組織各部門業務負責人線上幫辦代辦,減少企業向多部門“問政策、跑流程、走簽批”的時間成本。今年實現政務服務零跑動事項619項,占總辦理事項的70%。
四是實現“跨省通辦”。在落實國家、省、市推行的跨省通辦事項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與內蒙古、天津等5個對口合作地區開展跨省通辦合作,建立收件、辦理兩地窗口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實現個體工商戶設立、食品經營備案、信用修復等197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目前跨省通辦月均辦件量150件左右。
“信用+監管”創新精準高效服務管理機制
監管是對已審批事項的持續監督和管理,也是政務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寬城區多維度構建“信用+監管”機制,踐行“有感服務,無感監管”工作理念,努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三色信用法”讓監管更有準度。以國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為基礎,結合企業信用報告以及信用檔案,對轄區規上企業進行綜合信用評定,優秀等級企業標記為綠色,良好企業標記為黃色,中差企業標記為紅色。對于綠色區域企業減少監管頻次,“無事不擾”;對于黃色區域企業適當增加監管頻次;對于紅色區域企業進行懲戒,形成監管威懾。今年寬城區已針對不同信用風險企業開展差異化監管,檢查頻率比去年減少了2/3。
“包容審慎”執法讓監管更有溫度。實行“包容期”管理,在包容期內以行政提示、行政建議、行政約談等柔性監管方式為主,只要不觸及安全底線,可以依法從輕處罰或不予行政處罰。推行事前失信警示提醒,將失信處置由事后懲戒向事前預防延伸,幫助經營主體防范化解失信風險。今年寬城區建立包容審慎監管執法“四張清單”,包含不予處罰事項55項、從輕處罰事項64項、減輕處罰事項52項、免予行政強制事項2項。
數字賦能讓監管更有高度。以行政檢查執法備案智能綜合管理系統為依托,堅持日常監管與信用分類監管相結合,通過“執法報備,手機亮證,掃碼迎檢,事后評價”倒逼執法部門規范執法、誠信執法。寬城區創新開展“3+3+1”工作舉措,即:“三會、三查、一宣傳”(三會:協調會、推進會和培訓會;三查:聯合檢查、重點檢查和群眾督查),核查處罰結果200余條,安排營商環境監督員開展群眾督查20余次。目前,系統納入執法人員1130名,執法部門28個,執法事項610個,核驗率99.99%、備案率100%、填報率100%,做到人員部門事項全覆蓋。
“信用+修復”守住企業誠信底線
作為信用監管體系的重要一環,信用修復是引導失信主體守信向善,為減少或退出懲戒所實施的一種救濟手段。今年以來,寬城區不斷創新信用修復舉措,優化信用修復流程,助力經營主體重塑信用、健康發展。
一是建立跨部門“五個一”信用修復機制。即信用信息“一網公示”、信用修復通知“一次告知”、信用修復辦理“一站指引”、信用修復申請“一口受理”、信用修復結果“一并互認”,切實解決信用信息“多頭修復”、事項辦理“多次跑”等問題,最大限度便企利民。今年信用修復專窗已幫助63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
二是推行“管家式”信用修復服務。依托“信用中國”網站公示信息,梳理出存在失信行為且仍在公示期的企業,開展信用修復提示,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告知、微信指導、上門服務等方式開展信用修復,全程跟蹤服務,加強宣傳,讓企業了解失信的弊端,第一時間依法依規完成修復,降低行政處罰帶來的影響。截至目前,實現上門助企信用修復9家,電話、微信受理信用修復業務16件。
三是創新“線上辦、掌上辦”信用修復方式。經營主體可以通過登錄電腦上傳文件或者使用微信小程序用手機掃描等便捷方式,足不出戶即可辦理信用修復。打造“一個入口、分流辦理、同向反饋、同步修復”為特點的新模式,極大提升經營主體辦理信用修復的便捷程度。今年寬城區通過線上辦理信用修復的企業已達2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