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述評之四

                                                                        新華社|2025年07月20日
                                                                        閱讀量:

                                                                        進入新階段,深刻把握增強城市發展動力活力的內在要求,做好改革創新“大文章”,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至為重要。

                                                                        新華財經北京7月20日電 (記者張辛欣、周圓)近日舉行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部署將來一個時期城市工作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位列其中。

                                                                        會議提出的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目標中,創新居于首位,進一步凸顯其在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進入新階段,深刻把握增強城市發展動力活力的內在要求,做好改革創新“大文章”,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至為重要。

                                                                        培育創新生態,增強城市動力

                                                                        如果想感受機器人產業的創新密度,不妨走進深圳南山“機器人谷”:在這里,帕西尼的觸覺傳感器可直接供應給一街之隔的優必選,跨維智能的仿真數據能實時輸入智平方的訓練系統,“上午研發、下午測試、晚上迭代”的協同效應初顯。

                                                                        高效的創新提速產業發展,2024年深圳機器人企業產業鏈總產值超2000億元,“創新之城”澎湃新動能。

                                                                        城市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會議對“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作出部署,明確“精心培育創新生態,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不斷取得突破”。

                                                                        在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梅耀林看來,這表明城市不僅要實現要素高效聚合、制度精準適配、主體深度協同,還要超越傳統的空間資源配置,推動創新孵化和動能轉換。

                                                                        以創新生態為新質生產力賦能——

                                                                        杭州為什么能長出“六小龍”?伴隨著宇樹科技等企業的“出圈”,這座城市的探索引發關注。

                                                                        從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到組建科創基金、創新基金,一個個“種子”養成“大樹”的背后,有著涵養創新的一方“熱土”。

                                                                        “培育創新生態是以城市軟實力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敝袊畔⑼ㄐ叛芯吭赫吲c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說,城市建設要在資源要素互通、創新鏈產業鏈互融、基礎設施互聯等方面著力,構建起新質生產力所需的生態體系。

                                                                        避免“千城一面”,堅持因地制宜——

                                                                        不同城市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各不相同。如果都集中在幾條賽道上,各地不僅難以施展所長,還會帶來資源浪費。

                                                                        “培育創新生態,也體現在對城市定位的精準把握?!毙劣嘛w說,當前,一些領域出現的重復建設等問題凸顯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只有立足實際、理性規劃、前瞻布局,把每個城市的特色充分激發出來,才能實現動能的再升級、活力的再提升。

                                                                        依靠改革開放,釋放城市活力

                                                                        會議提出“依靠改革開放增強城市動能”。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段進認為,這凸顯了通過制度創新充分激發城市創造力與活力的關鍵作用。

                                                                        深化改革開放,破解制約創新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一家江蘇企業思必馳,聯合上海交大等開展技術攻堅,合作成果運用在安徽的奇瑞汽車、浙江的吉利汽車……近日舉行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一則案例引人關注。

                                                                        正是打破區域壁壘,暢通要素流動,推動城市群與產業集群更好融合,讓創新效能得到提升。

                                                                        放眼全國,江蘇向61家“筑峰強鏈”重點民營企業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天津統籌高鐵站、產業、城市深度融合,實現交通樞紐、產業集群、城市功能的有機銜接;從優化營商環境,到擴大增值電信等領域開放,一個個改革舉措有力推進創新城市建設,持續增強城市動能。

                                                                        實施城市更新,為創新發展提供空間載體和動力支撐——

                                                                        北京的中海大吉巷、貴陽的“新印1950”……當前,商業新地標正成為“人、城、產”融合的支點,帶火消費、激活創新。

                                                                        從城市發展中挖掘新需求,為創新創造提供有力支撐。會議對創新城市建設的部署中,明確提出“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

                                                                        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城市更新為抓手,在更好滿足美好生活需要中,有效拉動投資和消費,促進經濟增長、培育新動能。

                                                                        發揮“雙循環”樞紐作用,激發城市潛力

                                                                        城市有市場、有產業,是交通運輸、要素配置等重要節點,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城市的地位和城市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會議提出“充分發揮城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業內專家認為,要充分認識到城市對穩增長、促循環的重要意義,并通過創新驅動、要素與產業集聚、擴大與升級消費等,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激發城市潛力,轉變發展動力。

                                                                        打通鏈路,深化產業分工與協作:在京津冀,蓄電池、行李架來自河北,車燈、變速箱來自天津,玻璃升降器、空氣濾清器來自北京……數以萬計零部件在汽車產業鏈上的“協同之旅”,為區域發展打造更多增長極。

                                                                        暢通渠道,加強市場與工廠的連接:在浙江義烏,依托市場優勢,強化“工貿聯動”,信息光電、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新興產業集群正在崛起。

                                                                        依托中歐班列,被稱為“山城”的重慶加速外向型經濟發展;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海南儋州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集聚……在“雙循環”中做強樞紐功能,一個個城市持續拓寬發展的潛能。

                                                                        “創新城市的落子,是‘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生動注腳?!敝袊鐣茖W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說,讓創新驅動發展,讓城市涵養創新,將不斷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增強經濟社會的動能與活力。

                                                                        ?

                                                                        編輯:幸驪莎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