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一攬子舉措相繼落地 金融高水平開放深度廣度持續拓展

                                                                        上海證券報|2025年07月14日
                                                                        閱讀量:

                                                                        專家認為,跨境金融蓬勃發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國際資本全球配置,上半年金融開放取得諸多“里程碑式”進展。展望未來,一些核心業務領域有望加大對外資開放力度,進一步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新華財經上海7月14日電 今年以來,我國金融管理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從放寬門檻、對標規則、提升跨境服務、深化互聯互通等方面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合力構建金融高水平開放新格局。

                                                                        專家認為,跨境金融蓬勃發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國際資本全球配置,上半年金融開放取得諸多“里程碑式”進展。展望未來,一些核心業務領域有望加大對外資開放力度,進一步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多舉措構建金融高水平開放新格局

                                                                        一攬子金融開放舉措相繼落地,金融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外資持股門檻大幅放寬。自3月1日起,香港、澳門金融機構入股境內保險公司不再執行“最近一年末總資產不低于二十億美元”的規定;今年6月,友邦人壽、荷蘭全球人壽獲批籌建外資獨資保險資管公司;近日,西班牙桑坦德銀行獲批在深圳籌建分行……我國已完全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

                                                                        一位外資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表示,中國的銀行、保險、基金、證券、資管、期貨等金融細分行業正在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格局。

                                                                        一組數據可以佐證:目前,在國內的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總資產超過7萬億元,外資保險公司保費占國內市場份額達9%,外資銀行衍生品業務國內市場占比近五分之一;中資機構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展業。

                                                                        ——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文,在允許外資金融機構開展與中資金融機構同類新金融服務、支持依法跨境購買一定種類的境外金融服務、便利外國投資者投資相關的轉移匯入匯出、完善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安排等方面提出20條政策措施,以全面提升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制度型開放。

                                                                        ——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性。今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擴大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便利跨國公司企業跨境資金統籌使用;6月,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推出的跨境支付通系統正式上線。

                                                                        業內專家表示,跨境支付通以兩地貨幣當局基礎設施直接互聯的方式,為兩地居民提供線上、快速的雙邊本幣及雙邊人民幣的匯款服務,進一步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和體驗,便利兩地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在為香港發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

                                                                        ——推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持續深化。今年1月,中國證監會修訂了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機制,合規的中國內地基金產品和香港基金產品,在對方市場基金銷售比例限制從之前的50%放寬至80%;中國證監會近日公告,將從10月9日起允許合規境外投資者(即QFII和RQFII)參與場內ETF期權交易,交易目的限于套期保值;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宣布完善債券通“南向通”運行機制,近期將擴大境內投資者范圍至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4類非銀機構。

                                                                        截至2025年5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總量達4.4萬億元,較債券通開通前增長了近400%。匯豐中國副行長張勁秋表示,“南向通”為境內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機會,也是穩步推動境內外資金雙向有序流動的有效實踐。

                                                                        探索金融開放創新“上海經驗”

                                                                        上海是我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我國正在積極推動上海自貿試驗區高水平金融對外開放,全面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某生物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長期依賴股權融資補充現金流,然而,由于D輪(境外)融資未能如期落地,企業一度陷入研發資金緊張狀態?!案兄x上海銀行的建議,通過便利化政策擴大境外融資額度,為我們辦理了1100萬元人民幣外債額度,滿足了我們后續創新研發所需的經費開支,經營壓力大大緩解?!痹撈髽I負責人說。

                                                                        該企業是國家外匯局上海市分局積極推進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業務主體擴圍、持續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的受益者。優化跨國公司的跨境資金池、推進支付服務國際化、提升自由貿易賬戶系統功能……一攬子方便企業跨境業務、便利境外來華人士的金融服務舉措正在上海密集落地。

                                                                        “今年年初,我們優化了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推動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政策不斷完善,支持他們靈活調劑本外幣資金,受到經營主體的廣泛歡迎?!敝袊嗣胥y行研究局負責人紀敏近日介紹,截至5月末,上??鐕驹O立跨境資金池數量達169家,集中外債額度達2468.3億美元,境外放款額度超過800億美元,均位居全國前列。

                                                                        自由貿易賬戶是實現自貿試驗區跨境資金流動和貿易投融資便利化的一個重要載體。今年3月,《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賬戶業務發展若干規定》印發,實現資金在自貿試驗區與境外間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今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上??偛烤蜕虾W再Q區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升級進行征求意見,擬全面提升自由貿易賬戶功能。數據顯示,目前累計開立自由貿易賬戶17.9萬個。

                                                                        境外人員支付便利化關系著境外來華人士的“金融體感”。在中國人民銀行支持下,境外電子支付機構加碼收購境內持牌支付機構。今年4月,Payoneer派安盈宣布完成對易聯支付的收購,成為繼PayPal、空中云匯之后第三家獲準在中國市場提供在線支付服務的外資支付平臺。對境外人士而言,現在基本實現了“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的支付便利化全覆蓋。

                                                                        繼續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深度

                                                                        展望未來,中國金融業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改變。多個金融管理部門表示,將進一步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力和活力。

                                                                        具體包括:將大力復制推廣自貿區、自貿港擴大制度型開放的經驗做法,支持外資機構參與更多金融業務試點;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規則,探索在更寬領域、更大幅度上加大開放力度;根據外資機構業務特點和風險特征,及時優化相關政策,讓外資機構在更加友好包容的環境中各展所長、健康發展等。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目前,金融對外開放已經達到一定廣度,但深度有待加深,一些核心業務領域可以加大外資開放力度。當前,外資機構在資產管理、綠色金融、跨境支付等領域具備差異化優勢。引入外資參與試點,可彌補中資機構在衍生品設計、風險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短板,尤其在碳金融、巨災債券等新興領域,外資經驗將加速本土市場成熟。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一方面要探索建立符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特點的金融稅收制度等維護上海商貿活動運轉;另一方面應建立起金融與海關、商務等部門的協調監管機制。此外,還要構建國際化的法律法規環境,提升金融案件審理的專業性和效率。

                                                                        ?

                                                                        編輯:尹楊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