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供需錯配格局短期難改 鋰業回暖尚需時日

                                                                        上海證券報|2025年07月14日
                                                                        閱讀量:

                                                                        有熟悉鋰鹽產業人士認為,從供需關系、產銷數據看,盡管鋰價已到行業認知的底部,但下半年上漲動力依舊不足,復蘇回暖尚需時日。

                                                                        新華財經上海7月14日電(記者 李少鵬)回望2025年上半年鋰價走勢,受供給增長過快、下游需求放緩等因素影響,“價格持續探底”成為碳酸鋰產業發展的關鍵詞。

                                                                        “鋰價看似跌到底部了,但供需錯配格局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本質變化,價格沒那么容易反彈?!睂τ谙掳肽晏妓徜嚠a業能否反轉,A股某鋰礦企業高管直言,目前企業重心已轉向降本控費,而非預判價格拐點。

                                                                        事實的確如此。雖然近期鋰價出現止跌跡象,但對于產業公司而言,電池級碳酸鋰6.3萬元/噸至6.4萬元/噸的市場報價還是在大多數廠家的“盈虧線”下方。擴產項目陸續落地卻遭遇需求放緩的現實情況,讓碳酸鋰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度調整與洗牌。有熟悉鋰鹽產業人士認為,從供需關系、產銷數據看,盡管鋰價已到行業認知的底部,但下半年上漲動力依舊不足,復蘇回暖尚需時日。

                                                                        供給增長明確 供需錯配格局短期難改

                                                                        決定碳酸鋰產業能否回暖的核心因素還是供需關系,從碳酸鋰供給和需求兩個維度看,供需錯配短期內或無法得到改善。

                                                                        事實上,從2023年開始走“下坡路”的碳酸鋰價格,在2025年并未如部分樂觀預期般迅速扭轉,反而因前期龐大產能規劃的陸續落地而持續承壓。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2025年全球碳酸鋰供給預計達到155萬噸,同比增長18%。

                                                                        從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澳大利亞格林布什、智利阿塔卡瑪鹽湖等項目仍處于穩定高產階段。阿根廷礦業企業協會預計,2025年該國碳酸鋰產量將達13.18萬噸,較2024年增長77%。

                                                                        此外,包括津巴布韋卡瑪蒂維鋰礦在內的多個非洲新項目也步入收獲期。有熟悉非洲鋰礦項目人士表示,隨著部分項目進入產能釋放期,預計2025年非洲鋰精礦產量大概率將突破100萬噸。

                                                                        國內情況類似,鋰價大漲時期投建的項目也在今年陸續投產。其中,鹽湖股份年產4萬噸鋰鹽基礎一體化項目今年將生產3000噸碳酸鋰;中國鹽湖集團旗下的青海匯信2萬噸/年高質碳酸鋰項目近日試車成功。贛鋒鋰業披露,旗下四川贛鋒年產5萬噸鋰鹽項目預計年內釋放產能至最優水平。

                                                                        需求方面,作為鋰鹽采購主力軍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市場增長有所放緩。有熟悉動力電池產業的專業人士表示,盡管動力電池產量和裝車量保持高增長,但我國滲透率已經很高,增速放緩也符合客觀規律。儲能電池方面,高工產研分析認為,隨著國內取消強制配儲新政的實施,儲能電池市場預計全年承壓,出貨量較預期將下調。

                                                                        庫存方面,據統計,截至6月底,國內碳酸鋰總庫存達到13.49萬噸,為2021年以來最高水平。自2025年2月起,國內碳酸鋰庫存持續上行,也反映出現貨市場供給仍較為寬松。

                                                                        鋰價雖至底部 高成本產能出清尚需時日

                                                                        從供給大于需求增長的實際來看,碳酸鋰產業短期內難言反轉。從碳酸鋰價格走勢來看,持續下跌的鋰價已經進入業內普遍認為的“磨底期”。

                                                                        Mysteel數據顯示,6月24日,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格區間在6.36萬元/噸至6.46萬元/噸。今年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從年初的7.5萬元/噸附近一路下滑,最低點一度來到5.9萬元/噸。

                                                                        彼時有市場聲音認為,想要改善碳酸鋰供需關系,高成本產能出清是關鍵。然而,盡管鋰價持續磨底,但市場普遍看好的“高成本產能出清”并未實現,這一過程似乎遠比預想的更為復雜和漫長。

                                                                        記者采訪了解到,雖然價格跌至7萬元/噸以下會讓國內大部分碳酸鋰生產企業都很“難受”,但產業鏈公司對行業前景并未失去信心。

                                                                        “我們的客戶都是下游頭部企業,并且合作多年,客戶關系還要維護?!盇股某家鋰礦企業人士直言,碳酸鋰企業與下游客戶的合作基本以長協訂單為主,如果企業今天檢修、明天減產,下游客戶會對企業的供應穩定性產生質疑,這是碳酸鋰企業不愿看到的。

                                                                        目前能看到“退出”的,是綜合成本在8萬元/噸至10萬元/噸的國內鋰云母提鋰企業。記者獲悉,除少數自有資源企業勉強維持外,目前江西多數碳酸鋰生產商處于停產狀態。

                                                                        “按照眼下的價格來看,行業規?;磁茣^續?!庇袠I內人士表示,隨著高成本產能的逐步退出,行業競爭將促使企業間的并購重組活動增多,鋰行業集中度將會有所上升。

                                                                        反彈動力不足 礦企已打響“成本突圍戰”

                                                                        盡管行業基本面未發生變化,但碳酸鋰期貨價格近期有所回暖。統計顯示,碳酸鋰主力合約2509自6月24日以來累計漲幅達8.73%。隨著期貨價格翻紅上漲,一時間鋰價將觸底反彈的聲音不絕于耳。

                                                                        對此,有熟悉碳酸鋰期貨人士告訴記者,近期碳酸鋰期貨價格上漲主要系消息面的“擾動”。

                                                                        “前幾日‘小作文’很多,鋰價見底了、澳礦停產、國內某巨頭停產等消息讓下半年碳酸鋰供給將減少成為預期利好,但此后這些市場傳聞或多被證偽?!鼻笆鲂袠I人士直言,隨著行業逐漸進入淡季,基本面供強需弱的格局肯定會延續。

                                                                        盡管鋰價不振給行業帶來陣痛,但鋰礦企業對產業前景依舊充滿信心,并紛紛選擇在成本端“做文章”。

                                                                        “眼下重要的是不斷提升資源自給能力,同時通過技術、工藝創新等手段盡可能降低成本?!?a href="http://m.lbmed.com.cn/quote/stockdetail/index.html?code=002497.SZ&codeName=雅化集團&type=5&crumb=股票,雅化集團&announ=l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3875B0;">雅化集團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在鋰價磨底階段,企業未來的“賺錢效應”在于如何降低成本,從而凸顯競爭優勢。

                                                                        “鋰礦企業的競爭維度已從單純的資源儲量競賽,升級為成本控制能力、產業鏈整合深度、技術壁壘高度及資本運作智慧的綜合比拼?!盇股某鋰礦企業高管告訴記者,唯有在降本增效上做到極致,并向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延伸或綁定核心客戶的企業,才能構筑穿越周期的生存能力,并在下一輪產業發展中占據先機。

                                                                        ?

                                                                        編輯:郭洲洋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