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穩增長 下半年“持續用力”空間足

                                                                        上海證券報|2025年07月10日
                                                                        閱讀量:

                                                                        展望下半年,財政政策有望“加速”又“加量”。未來財政政策“持續用力”仍有空間,可考慮繼續增發特別國債、加大專項債收儲力度,以及增發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方向。

                                                                        新華財經上海7月10日電 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一方面通過發行和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債券等,進一步促消費、擴投資、穩外貿、惠民生;另一方面通過加快隱性債務置換,進一步減輕地方償債壓力。

                                                                        專家表示,展望下半年,財政政策有望“加速”又“加量”。除了加快推動存量政策落地見效,也會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未來財政政策“持續用力”仍有空間,可考慮繼續增發特別國債、加大專項債收儲力度,以及增發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方向。

                                                                        下半年廣義財政空間還有超7萬億元

                                                                        上半年,財政部門通過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債,加強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領域的投入,推動政策盡快落地見效。

                                                                        預算安排顯示,今年我國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較2024年增加3000億元。根據公開數據,今年上半年共計發行9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為5550億元,均集中于二季度。

                                                                        截至6月底,設備更新方面,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力度為2000億元,第一批已經安排到16個領域約7500個項目,第二批資金正在同步開展項目審核篩選。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力度為3000億元,前兩批共1620億元資金已按計劃分別于1月、4月下達。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家電、家具、通信器材等銷售快速增長,以舊換新相關商品銷售額超過1.4萬億元。

                                                                        今年地方債發行體現財政政策靠前發力的特點。上半年我國地方債發行規模5.49萬億元,其中,剔除“化債”資金的新增專項債規模近1.7萬億元,主要用于有一定收益的項目建設等;地方新增一般債發行4520億元,主要用于公益性資本支出。這兩項資金合計2.15萬億元。

                                                                        專家認為,三季度仍是各省份密集發債的窗口期,尤其是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以期更好地提振地方基建投資。

                                                                        財政部日前公開了2025年第三季度國債發行有關安排,三季度將共計發行11只超長期特別國債。與今年4月財政部披露的發債計劃相比,有4只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時間有所提前。

                                                                        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看來,下半年,全口徑下廣義財政空間還有超7萬億元,其中赤字、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分別剩余4.03萬億元、2.24萬億元和7450億元,“余糧”充足。

                                                                        中央或加大對地方化債支持力度

                                                                        今年以來,“化債”資金加快密集發行。數據顯示,上半年置換隱性債務的再融資專項債發行近1.8萬億元,置換債券發行進度約90%;加上用于存量項目的“特殊”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4648億元,兩部分“化債”資金合計約2.26萬億元,是上半年地方債資金使用的首要方向。

                                                                        “上半年加速推進地方存量隱性債務置換工作,緩釋了地方化債壓力、減少了利息支出?!睖乇蚪榻B。

                                                                        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重點用于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5月以來,湖南、云南、廣西等地明確提出部分專項債用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表示,下半年是政府解決拖欠賬款的重要時間節點。解決拖欠企業賬款措施快速落地,對工程類企業形成重要利好,也會帶動社會投資狀況的進一步改善,為穩投資、促消費形成有效支撐。

                                                                        收儲類的專項債發行規模也在不斷提升。6月,山東、安徽、上海、北京、湖南等地發行的土儲專項債規模超過800億元,為今年以來的月度最高。上半年共計發行了約1925億元土儲專項債,部分省份的土儲專項債著重用于回收存量閑置土地,是穩樓市的重要舉措。

                                                                        展望未來,招商銀行研究院總經理助理譚卓表示,中央或加大對地方化債支持力度?;瘋呱希阂皇莾灮?+4+2”化債政策,提前使用明年化債額度,規?;驗?萬億元,加快地方化債工作;二是動態調整高風險地區名單,優化調整紅橙黃綠等債務風險指標,支持地方打開新的投資空間。

                                                                        “短期來看,為了完成2027年6月底之前地方融資平臺清零的目標,2025年融資平臺壓降進度有望進一步提速?!被涢_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中長期來看,地方政府還需積極引導城投公司市場化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形成“退出—轉型—發展”的良性循環。

                                                                        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近日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作《國務院關于2024年中央決算的報告》時提到,下一步,財政部門將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表示,后續來看,在用好用足既定財政政策工具、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進度的同時,可視經濟運行情況,考慮繼續增發特別國債、加大專項債收儲力度、成立房地產收儲專項基金、設立穩外貿基金、增發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及時擴內需、提信心。

                                                                        在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看來,下半年根據形勢需要,財政政策有可能“三箭齊發”,即進一步上調目標財政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其中,增加以舊換新政策支持資金規模必要性最大,能夠直接支持出口轉內銷;增加專項債發行則將推動基建投資適度提速,發揮其宏觀經濟“穩定器”作用;上調目標財政赤字率并加大對地方財政的支持力度,能更有力地兜底“三?!?,并增加對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的財政支持。

                                                                        ?

                                                                        編輯:尹楊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