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7月2日

                                                                        新華財經|2025年07月02日
                                                                        閱讀量:

                                                                        港股IPO熱潮涌動,內資券商搶抓機遇;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重啟后首單來了,禾元生物IPO獲上交所審核通過;IPO受理現小高峰,未盈利企業加速擁抱資本市場;644家上市公司披露強化市值管理,多數公司近期估值提升.

                                                                        新華財經北京7月2日電 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港股IPO熱潮涌動 內資券商搶抓機遇

                                                                        記者了解到,借著這一輪港股IPO熱潮,內資證券公司正加快“走出去”,更好地服務企業跨境融資需求。與此前外資機構主導格局不同,在港股IPO市場中,內資機構近期逐步走上“C”位。接受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助力企業赴港上市考驗的是證券公司的綜合服務能力,證券公司需提高在不同市場中的IPO服務能力、并購重組能力、引入資本能力。

                                                                        ??券商7月“金股”出爐 高景氣產業結構性機會受關注

                                                                        券商7月“金股”名單近期陸續出爐。數據顯示,截至7月1日記者發稿時,已有超過200只A股及港股標的入圍券商7月“金股”名單,愷英網絡、紫金礦業、滬電股份、牧原股份等標的關注度較高,香港交易所、心動公司等港股標的也獲得券商青睞。券商此前推薦的6月“金股”超六成在當月取得正收益,國元證券、申萬宏源推薦的部分標的漲幅明顯。對于A股市場7月表現,券商人士研判其將延續震蕩態勢,配置上看好高景氣產業結構性機會;港股后市或也呈現震蕩走勢,配置上可繼續采取“啞鈴”策略,關注科技成長及高股息板塊。

                                                                        ??中報季臨近 業績占優板塊或成市場焦點

                                                                        7月1日,A股迎來下半年首個交易日。截至收盤,創新藥、銀行、有色金屬等板塊走勢活躍,舒泰神、昂利康、建設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只股票創歷史新高;A股市場成交額為1.5萬億元,在沒有北向資金交易情況下僅縮量208億元。分析人士認為,市場即將迎來中報季,科技、消費、中游制造領域均存在業績邊際改善的可能,半年報披露窗口期將成為A股市場上行的動力。

                                                                        上海證券報

                                                                        ??兩部門出臺16條舉措破解創新藥系列難題 支持創新藥進入醫保和商保藥品目錄

                                                                        7月1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制定并印發的《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措施》)正式公布,旨在推動創新藥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就醫用藥需求。當日,兩部門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措施》進行了解讀?!洞胧吩诩哟髣撔滤幯邪l支持力度、支持創新藥進入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和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支持創新藥臨床應用、提高創新藥多元支付能力、強化保障措施等5個方面提出16條具體措施,構建了創新藥從研發源頭到臨床應用,再到多元支付的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體系,多項突破性舉措引發關注。

                                                                        ??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重啟后首單來了 禾元生物IPO獲上交所審核通過

                                                                        7月1日,上交所官網顯示,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禾元生物”)科創板IPO成功通過上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這也是重啟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后,首家按此標準成功過會的IPO企業。業內人士表示,禾元生物成功過會,是落實中國證監會《關于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增強對優質科技型企業的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一個典型案例,充分彰顯了尊重科技創新規律、更好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政策導向。

                                                                        ??滬指7月開門紅 銀行與創新藥板塊攜手走強

                                                                        昨日,滬指創出今年以來收盤點位新高,銀行板塊成為主要推動因素。在部分機構看來,7月泛科技主線有望接棒,建議關注成長風格的后續演繹。東吳證券策略研究陳剛團隊認為,前期市場上行過程中,金融板塊是指數突破的助推器。金融股帶動指數“搭臺”后,成長板塊有望“登臺唱戲”,尤其是當前籌碼、位置具備優勢的泛科技方向。

                                                                        證券時報

                                                                        ??IPO受理現小高峰 未盈利企業加速擁抱資本市場

                                                                        IPO受理迎來年內小高峰。截至6月30日,滬深北三大交易所6月新受理150家擬IPO企業,創下今年以來的單月受理新高,其中,北交所成為受理主力軍。受理企業數沖高的背后,既有財務數據更新的周期性因素,也有注冊制下包容性制度框架不斷完善、優質標的加速申報等原因的推動。一位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訴記者,IPO發行家數和市場承受力息息相關,目前受理明顯增多,釋放出較為積極的信號,但并不代表著IPO節奏的變化,更不意味著IPO審核標準的放松,IPO節奏是否調整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政策利好疊加交投活躍 券商業績估值有望雙升

                                                                        上周,受在港中資券商獲批虛擬資產交易牌照利好推動,申萬證券二級指數迎來久違的大漲7.62%,為券商板塊上半年行情收官增添了驚艷一筆。今年上半年,A股一二級市場同步回暖,各類穩市舉措不斷出臺,上市券商上半年經營獲得有力支撐。對此,券商分析師預計,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業績可維持同比兩位數的增長勢頭。

                                                                        ??分布式光伏搶裝潮落 行業積極應對“不保量不保價”

                                                                        今年初出臺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和《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下稱“136號文”)規定,4月30日前并網的工商業項目可鎖定固定電價,5月31日前并網項目仍享受保障性收購,而6月1日后新項目需通過市場化競價確定電價。隨后,分布式光伏在今年5月31日前出現“搶裝潮”。前5個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規模近200GW,觸摸到年初機構預測的2025年全年裝機量的下限。政策節點過后,新建項目將從“保量保價”走向“不保量不保價”。收益的不確定性,既考驗著分布式光伏項目的開發邏輯,也考驗著企業的綜合運營能力,相關上市公司積極謀求升級轉型。

                                                                        證券日報

                                                                        ??644家上市公司披露強化市值管理 多數公司近期估值提升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1日,自去年11月份《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以下簡稱《市值管理指引》)出臺以來,644家上市公司發布市值管理制度或估值提升計劃,其中超過四成為國資上市公司(包括央企和國企,下同)。從發布時間來看,95%以上的公司(616家)在今年4月底之前發布了上述制度或計劃。具體來看,20家公司既發布市值管理制度,也發布了估值提升計劃;僅發布市值管理制度的公司有426家,僅發布估值提升計劃的公司有198家。

                                                                        ??上半年公募基金累計分紅1275億元 同比增長超37%

                                                                        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統計各類份額)累計分紅3533次,分紅總額達1275.11億元,同比增長37.53%。其中,債券型基金以超85%的分紅總額占比穩居主力,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分紅金額同比激增1163.94%,權益類基金分紅金額亦實現翻倍增長。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總監孫珩向記者表示,從市場環境看,今年上半年股市整體表現較好,股票型基金業績改善,投資收益增加,為分紅提供了資金基礎。一些投資大盤藍籌股、成長股的基金,因持倉股票股價上漲實現了凈值增長與盈利,進而有能力加大分紅力度。從政策層面看,監管部門積極引導基金注重投資者回報,推動基金公司提升分紅頻率和金額,增強投資者獲得感。為響應政策導向,部分基金公司積極地實施分紅策略。

                                                                        ??上半年A股市場震蕩上行 “巴菲特指標”顯示中國資本市場成長空間仍大

                                                                        總的來看,上半年A股市場震蕩上行,根據滬深北交易所數據統計,截至6月30日收盤,5429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90.66萬億元。

                                                                        展望下半年,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科技革命與改善民生等政策方向預期升溫,將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消費領域在“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下潛力持續釋放,制造業投資受技術改造驅動保持穩健,基建投資隨專項債資金落地對經濟支撐加強。外貿方面,中國憑借出口多元化與產業升級競爭力,有望抵御外部沖擊。綜合來看,在政策與經濟結構優化支撐下,下半年A股市場各板塊將在經濟動能轉換中繼續挖掘結構性機遇,與宏觀經濟形成良性互動。

                                                                        ?

                                                                        編輯:羅浩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新華財經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