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北疆·新華訪談丨李東紅:深化算力資源與應用場景匹配 加快構建一體化算力網
在過去這些年間,通過八大樞紐中心的發展,我國的綠色算力獲得了場景應用的發展。未來重點是推進綠色算力供給和應用場景需求之間匹配,在這個過程中,八大樞紐中心可以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從應用場景的需求出發,各大樞紐中心相互協同。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讀懂北疆·新華訪談,這里是2025綠色算力(人工智能)大會的專訪間,現場的嘉賓是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李東紅教授。
主持人:李教授,您好。當前我國綠色算力發展仍以政策驅動為主,在您看來,未來應該如何更好地構建市場化的長效機制,以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
李東紅:一方面,我們需要完善綠電的核算體系,建立覆蓋綠色算力全產業鏈的碳追蹤和核算體系,以此為企業推動算力的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我們有必要利用金融工具推動相關企業投身其中。比如,將碳核算、碳追蹤結果以及企業發展綠色算力水平和金融工具緊密結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涉及企業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都可以和企業的綠色算力發展水平連接起來,使得企業可以更好地通過發展綠色算力獲得融資機會,也使得融資的成本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以此推動發展。
主持人:李教授,隨著“東數西算”工程走向深入,在您看來,應該怎樣發揮八大樞紐節點的作用,實現算力資源和算力應用的供需匹配?
李東紅:在過去這些年間,通過八大樞紐中心的發展,我國的綠色算力獲得了場景應用的發展。未來重點是推進綠色算力供給和應用場景需求之間匹配,在這個過程中,八大樞紐中心可以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從應用場景的需求出發,各大樞紐中心相互協同。另外,在算力的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地區分割、行業分割的問題,應該借助八大算力中心的相互協同,形成全國算力供應的網絡體系,以一體化的網絡推進和各類應用場景需求之間的匹配。
主持人:李教授,在您看來,“AI+算力”如何更好地賦能千行百業?
李東紅:AI和算力的深度融合,正在改變著各個行業,確實可以賦能千行百業,在這個過程中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賦能各個行業的發展:
第一,“AI+算力”正在改變著各個產業。每一個產業鏈的環節都可能因此而獲得效率的提升、成本的節約,相關行為主體、從業人員的體驗提升。
第二,“AI+算力”還會重構產業鏈。對于現有的產業來講,AI和算力的加入,使得有些產業鏈環節變得并不需要,有些產業鏈環節需要增強,有些還需要增加一些新的環節。各個產業鏈環節之間的關系、上下游之間的關系都會發生深刻的歷史性變化。
第三,“AI+算力”有利于促進各個產業生產、交易、分配、消費的精準匹配。無論是從投入要素考慮,還是從加工制造過程考慮,還是向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都會實現精準地匹配,使得全社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效率獲得提升。(張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