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區域 > 正文

                                                                        位次“不變”內涵“嬗變”,指數折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逐綠向智”征程

                                                                        新華財經|2025年07月11日
                                                                        閱讀量:

                                                                        上海連續六年蟬聯國際航運中心第三位,中國港口方陣持續補短板、鍛長板,主要指標進步顯著,描繪了一幅更加綠色、智慧、融合的港航業未來發展圖景。

                                                                        新華財經上海7月11日電(鄧侃) “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中國各大港口城市的國際競爭力有何變化?航運市場周期波動頻繁,港航企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哪些挑戰?綠色低碳浪潮勢不可擋,各方如何攜手共筑航運綠色未來?

                                                                        7月11日,2025年中國航海日上海主題活動啟動儀式、2025北外灘航運高質量發展大會在上海虹口舉行?,F場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簡稱《報告》)顯示,上海連續六年蟬聯國際航運中心第三位?!笆奈濉逼陂g,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港口方陣持續補短板、鍛長板,主要指標進步顯著,描繪了一幅更加綠色、智慧、融合的港航業未來發展圖景。

                                                                        微信圖片_20250711103830.jpg

                                                                        圖為《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發布現場

                                                                        從“東方大港”到“世界強港”,全球航運中心格局“穩中有變”

                                                                        作為承擔全球80%貨物運輸的行業,航運業不僅是全球貿易的“血脈”,更是推動區域經濟繁榮和全球供應鏈穩定的核心力量。面臨地緣政治沖突、能源轉型和技術變革等一系列挑戰,航運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活力,主要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與波羅的海交易所聯合編制,自2014年首次發布以來,已成為全球航運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評價體系之一。該指數對全球43個航運中心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涵蓋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大維度,下設16項二級指標,為政策制定者、企業和研究者等產業鏈各環節提供參考。

                                                                        指數結果顯示,2025年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前20位分別為新加坡、倫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寧波舟山、雅典-比雷埃夫斯、漢堡、紐約-新澤西、休斯敦、廣州、青島、東京、釜山、安特衛普-布魯日、深圳、天津、洛杉磯、溫哥華。

                                                                        bd48278a507245eebec712338c26e70b.gif

                                                                        圖為2014-2025年全球航運中心排名前十

                                                                        擁有國際影響力的航運中心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建設的關鍵要素之一?!秷蟾妗凤@示,“十四五”期間,中國主要航運中心排名中穩中有升,呈現“頭部有突破、腰部齊進步”的發展態勢。上海和香港保持全球第三、四位次,寧波舟山、廣州、青島、天津等排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展現出中國從“航運大國”邁向“航運強國”的堅定步伐。

                                                                        46079c063b76494498dc049adc5c1ef0.png

                                                                        圖為“十四五”期間中國主要航運中心排名變化

                                                                        2024年,上海港成為全球首個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0萬標箱的港口,連續十五年蟬聯全球最繁忙集裝箱港口桂冠,彰顯了上海港世界一流航運樞紐的地位。指數結果顯示,“十四五”期間,上海較新加坡、倫敦兩大“國際頂流”的得分差距總體呈收窄趨勢,其中上海較倫敦的分差由2021年的0.38分收窄至2025年的0.01分,距離趕超這一老牌航運中心只剩下“一步之遙”。

                                                                        f100f496e4ea4ea58c84709592a01e8f.png

                                                                        圖為“十四五”期間指數評價結果前三名得分

                                                                        “上海的發展得益于其完善的航運產業生態、一流的港口基礎設施、領先的海事法律服務和航運金融服務,以及強大的應變能力?!薄秷蟾妗分赋?,展望未來,上海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這座東方大港將繼續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中國建設“航運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高端服務短板待補,提升航運服務能級“任重道遠”

                                                                        高端航運服務業是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軟實力和關鍵性指標,其提升難度遠高于貨物吞吐量、港口基礎設施等“硬實力”指標。加快提升高端航運服務能級和航運資源全球配置能力,離不開港口、航運、金融、司法、仲裁等各方協同發力、久久為功。

                                                                        指數結果顯示,新加坡和倫敦在航運服務領域的領先優勢依然顯著。國內主要航運中心中,僅有上海和香港的航運服務排名與總體排名較為一致,其余城市的航運服務得分排名均低于總體排名,顯示出中國港口軟實力和硬實力之間的“落差”依然存在。

                                                                        5d67f08d2663492db0f57e04fc65d25f.png

                                                                        圖為2025年中國主要港口總體排名和航運服務排名

                                                                        從前五名變化情況看,航運服務業尤其是高端航運服務的“頭部效應”非常顯著?!笆奈濉逼陂g,倫敦和新加坡的航運服務得分維持在90分上下,交替占據“頭把交椅”;上海五年來得分在75-79分區間波動,全球第三的位置穩固;香港、迪拜、雅典-比雷埃夫斯競逐四、五位,得分在70分上下徘徊。

                                                                        59fd556a699a44bdba5b9030100b1204.jpeg

                                                                        圖為“十四五”航運服務得分前五名變化情況

                                                                        全國首例涉外海事臨時仲裁案件在虹口北外灘開庭并作出裁決、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上市近兩年來功能發揮逐步顯現……過去的一年里,上海加快形成“五個中心”聯動發展新格局, 航運和金融相互賦能,在航運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航運服務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例如,針對港航業界高度關注的臨時仲裁,上海在全國率先構建起由人大地方性法規、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人民法院司法政策文件、行業協會仲裁規則、仲裁機構服務指引等組成的多層次、全鏈條臨時仲裁制度規則體系,為境內外經營主體選擇以上海為仲裁地進行臨時仲裁提供了制度支撐和規則指引。

                                                                        全面提升航運保險服務能級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提高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水平”。新修訂的《上海市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條例》圍繞這一關鍵議題,提出了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為航運相關企業提供保險等金融服務、支持保險機構開發航運保險產品、鼓勵航運企業通過多種方式提高風險管理能力等有力舉措。

                                                                        《報告》強調,作為全球貿易體系“減震器”的航運保險既展現了其不可替代的價值,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性挑戰。未來市場的領跑者,必將是那些能夠整合多維風險數據、創新保險產品設計、并提供增值型風險管理服務的機構。

                                                                        向智發力逐綠而行,書寫航運中心建設“未來答卷”

                                                                        航運業既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支柱,也是碳排放的“大戶”。據國際海事組織(IMO)統計,航運業每年排放約10億噸二氧化碳,約占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3%。近幾年來,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團隊高度關注綠色航運這一大趨勢,每年在報告中專題分析航運業面臨的深刻變革。

                                                                        今年的《報告》指出,船舶大型化、聯盟重組、數字技術應用等正在重塑行業格局,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全球共識。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ETS)首次將航運業納入監管范圍,標志著航運業正式進入碳定價時代,業界正在經歷從“燃油效率”到“碳效率”的轉變,這一進程將重塑行業未來數十年的發展軌跡。

                                                                        “在這場全球航運業的綠色革命中,主動適應者將贏得未來,而觀望者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薄秷蟾妗氛J為,航運脫碳已進入深水區,需要技術創新、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優化三管齊下,任何單一解決方案都難以獨立承擔減排重任,唯有系統性的產業協同,才能推動航運業真正駛向可持續的未來。

                                                                        事實上,面對綠色低碳轉型大趨勢,全球主要航運中心都在搶抓“換道超車”窗口期。以綠色燃料加注為例,據《報告》統計,已有多地提出要建設全球船用綠色燃料加注中心。例如,上海港正在打造東亞綠色加注中心,積極籌備建設LNG、甲醇等清潔燃料加注設施;深圳海事局、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聯合發布《深港甲醇加注作業安全核查指引》,有力推進船用綠色燃料加注區域合作;釜山港去年完成韓國首次船對船甲醇燃料加注作業,還首次實現LNG同步加注操作;倫敦發揮航運服務優勢,當地律所與船級社聯合開展綠色燃料加注與港口系統網絡安全培訓。

                                                                        76cbd187778f4bd2b216f0ca0f4b5150.jpeg

                                                                        圖為上海虹口北外灘

                                                                        人工智能是另一個決定全球航運中心格局的“勝負手”。據統計,2024年海事AI市場規模飆升至41億美元,同比增長近三倍。從船舶操作到港口管理,從安全合規到能效提升,AI正在滲透航運業的每個環節。例如,近期開工的上海港羅涇集裝箱碼頭改造二期工程目標是打造“全球智能碼頭新標桿”,依托AI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全面實現碼頭設備的智能化運轉。上港集團推出“MaaS AI助手”,能夠實時解析船期、靠泊、箱貨、裝卸、放關等數據,為港口運營各環節的協同作業提供有力支持,顯著提升了港口的對外綜合服務能力。

                                                                        《報告》強調,AI的成功應用不僅依賴技術創新,更需要生態系統支持。中小企業憑借敏捷性在細分領域取得突破,大型企業通過資源整合推動規?;瘧?,船級社和監管機構構建必要的標準與規范,“這種多方協作的模式,正是航運業應對數據治理、網絡安全和倫理風險等系統性挑戰的關鍵”。

                                                                        回顧“十四五”,以上海為龍頭的中國港口群能級全面躍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高,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站在“十五五”的新起點上,上海港將進一步引領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不斷開創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新局面,在全球航運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貿易繁榮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編輯:林鄭宏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